還是讓我介紹一下清水鬼洞的緣由吧(網路搜尋擷取而來)
橫山日治時期的戰備地道(俗稱鬼洞)為當時的軍事戰備地道,位在鰲峰山清水公園北側,可通到大甲溪南岸的橫山北麓,可以說是許多清水人的昔日記憶,曾經做為軍方的戰備重地。興建於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末期,盟軍飛機日夜轟炸台灣重要軍事及物資儲備設施,日軍為長期抗戰預作準備,於半山腰鑿山挖掘的防空戰道,長約200-300公尺(有另一說是坑道全長約4公里),內擺設有床舖、洗手間、倉庫、辦公室、水電、電話等設施。坑道裡四通八達、冬暖夏涼,而道內的四面壁分別由鵝卵石、鋼筋及混凝土興建,極為堅固。
了解他發展歷史後
看到他大大的招牌後
悠閒地漫步一小段
到達門口後
要登記資料
以確定進去人數
並且發給每人一隻手電筒且領取編號牌
粉紅兔手電筒 (結束後可是要歸還的,注意有些是壞的哦)
他有一些小小的規定
同時段人數最多50人
週一到週五只開放團體預約參觀
週六日及例假日只開放早上9點到下午3點
裡頭大致的路線圖介紹(有主坑道、副支坑道、支坑道等)
要從大門進入了
裡頭沒有手電筒真的很暗很暗的
首先來到了寢室(因為裡頭燈光顏色紅、綠、藍、白等不停轉換會不斷變化,所以照片顯示不同顏色的風貌)
本來想躺在或站在上面拍照的
但是怕帶東西一起回家(當下害自己一整個毛毛的)
還是放棄了
接著來到了儲藏室
這感覺有點像是儲藏櫃
外面用厚布包住
基於台灣人奉公守法的原則
加上怕剛好Bingo看到啥怪怪的東西
就沒去給他翻開看看裡頭的樣子
這是日本衛兵站崗哨的位置(只有一個牌子而已,如果多站一個人會嚇到吧)
來到了狙擊區
就是躲在這牆後狙擊敵人
可以想像當初的場景
也讓我想起當兵唯一可以誇耀的槍法啊
來到了機槍堡
兩側機槍堡都要爬樓梯上去的
進入機槍堡的樣子
可以想像當初這裡大約可以架設三台機槍做為防禦啊
留影紀念一下吧(會放這張照是有原因的,因為以前同事說看到有嚇到,真的會嗎?)
除了化妝室沒參觀外
全都參觀過了
開始順著出口指示燈往外走吧
光明的出口就在眼前
Bye2了
裡頭英勇的將士們(不過別跟著我啊)
整體而言
這地方可以作為去高美濕地的小插曲
特別來造訪倒是有點奢侈了
因為大概半小時就可以走完全程(我們那天太晚到,只花了快20分鐘)
不過他管理得很好
倒是不用擔心
時間一到
外面的管理人員還會親自到裡頭找人
以確認所有的人都離開了
另外旁邊有一個景點-牛罵頭遺址
因為那天造訪剛好休息
只能放相關的訊息及照片供大家參考
同在清水鬼洞旁的標示
大致介紹一下(也是網路整理擷取而來)
同位於鰲峰山的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所出土的遺址文物距今約4500年至3400年,被譽為中台灣新石器中期的文化代表,也以清水舊稱牛罵頭來命名。除了下層屬較早的牛罵頭文化外,也包括上層番仔園文化,中層的營埔文化等不同時期的遺留。文物中陶器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亦有少量黑色陶器,手製紋飾以拍印繩紋為主,其陶器的特色可看出承續了大坌坑文化,石器以為獵和農具為主,大量石製農具可看出當時人應是以農耕為主,並兼行漁撈和狩獵。不過大部分的出土文物都存放於學術單位,現場多以模型和圖片來解說,只有小部分為實品。
展覽館內有一面文化層界牆,仔細看會發現不同時期的遺留,有趣的是最上層有支疑似槍管的東西,有人說或許就是園區過去作為軍營時所留下來的。牛罵頭遺址中也包含國內首度出土的墓葬文化,另外還保留了完整的考古探坑,讓參觀者了解考古作業的過程。而日據時期這裡也是神社所在地,留有兩只高麗犬石雕。
- 牛罵頭遺址最早可能在1937年興建清水神社時已顯露有部分文物出土,神社社主西村昌隆收藏即收集了部分遺址出土石器及陶器
- 1943年日本學者國分直一在大肚臺地西緣及大肚溪北岸進行考古調查時才正式發現「牛罵頭遺址」。
- 光復初期劉斌雄、張光直、宋文薰等學者均曾加以調查研究,對於該遺址的年代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層有所了解。
- 1975年,人類學者正以牛罵頭遺址之名來命名中部之新石器文化,但由於當地為陸軍營區,一直未能深入調查挖掘,軍營廢除後。
- 2001年由劉益昌、溫振華學者進行挖掘,出土大量器物。
- 2002年由台中縣文化局指定為縣定古蹟,並將該地規畫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2010年12月25日台中縣、市合併,逕改列直轄市定遺址。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外觀
開放時間要注意
我們剛好就遇到單週的週六啊
而且要事先預約的
僅能從門上面往內拍
看不出裡頭有啥(作者盡力了)
地址: 台中市清水區鰲峰里大街路觀音巷36-8號 (鰲峰山市鎮公園內)
電話:04-2627-015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