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難得對一個地方這麼感興趣
所以等到3月週末時間有名額開放登記
就趕緊上網登記
整個行程長達3個小時
幾乎有2/3時間都要用走的
需要有足夠的體力
一早就來到前慈湖報到
慈湖全區的導覽圖
謁陵須知
入園管理須知
先跟蔣公等照相留念
必須先在慈湖導覽服務站辦理報到手續
後慈湖的全區導覽圖
每一梯次也都有隨行的導遊
然後搭乘接駁車至「百吉隧道口」下車
百吉隧道可是載人之用
據導遊所說明
如果遇到兩邊會車時
人少的台車可是要把車抬到旁邊
禮讓給人多的台車先過
開始3.85公里的步行觀賞之旅
首先來介紹一下後慈湖(網路轉載)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蓄水面積為4,1076公頃,蓄水量有177,500立方公尺,灌溉面積達117,29公頃,主要灌溉地區為大溪三層地區。
1950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近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直至1955年由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慈湖周邊19頃土地,作為興建行館用地,於1959年6月13日興建「洞口賓館」完成, 1962年10月更名為「慈湖賓館」。
1962年配合總統府疏散計畫,經蔣介石指示購地,於後慈湖地區興建防空洞作為戰時指揮所,並興建官舍,做為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及副秘書長等辦公處所,至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奉厝於慈湖,改稱為「慈湖陵寢」,並設立慈湖陵寢管理處,負責接待管理服務等任務,後慈湖五棟辦公室亦移交陵管處代管,至2007年11月移撥桃園縣政府管理。
1961年間適逢大陸推行大躍進運動失敗,越戰爆發及大陸核彈試爆成功之威脅,蔣介石深感反攻之時機刻不容緩,於1961年4月,奉示軍方在台北縣三峽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207位菁英,秘密研擬軍事反攻大陸計畫,是為「國光計畫」,並將後慈湖列為高度軍事管制區。
1960年代大陸積極發展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大陸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讓蔣介石感到相當不安,因此命令政府各單位積極進行相關防空演練,建造許多大型防空洞,並以後慈湖防空洞作為戦時指揮所,於1963年8月完工,全長約150公尺,呈F型,內有浴廁、廚房、發電機房、通訊設備及指揮所等,2個主要入口建有三道厚重的防爆鐵門,以抵擋砲火的攻擊,一旦發生戰爭可獨立作業並指揮戰事。
後慈湖共有5棟官舍,除3號官舍因地基坍方至1969年才興建外,其餘4棟於1963~1964年間先後完工。1、3號由台銀負責興建,餘則由總統府負責,分別作為招待所、秘書長、副秘書長、參軍長及待衛長疏散辦公使用。惟因未發生戰事,除2號曾為管理人員宿舍、3號曾為駐地憲兵使用,其餘不曾使用。
後慈湖現已無軍事用途,經桃園縣政府積極爭取開放。2007年11月,正式移撥桃園縣政府,並著手規劃整修開放等相關事宜,後慈湖長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受外界干擾,保留完整原林相與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民眾另ㄧ個遊憩的後花園。
每天參觀人數上限600人(每個時段限制50個名額),目前「後慈湖申請系統」每天固定開放一個月後的日子給人預訂(系統從九點開始開放報名)。
後慈湖的秘境步道全程大都在樹蔭之下
然後到了真正後慈湖入口處
門口有無人的衛哨所及[秘境之南]的大石
途中風景
人工生態湖(為了培育台灣原生種)
中途休息區及廁所
以及著名的龍過脈及眼線(這要湖面幾乎無紋且天氣又好才能看得到,可遇不可求)
複製的蔣公竹筏及座椅
人工浮島主要作為讓鳥類築巢及過濾水(吸收重金屬)之用
後慈湖有6棟主要建築,一棟是先總統蔣中正與其子蔣緯國的住屋,其餘五棟混凝土建築則是辦公室
五號辦公室是北橫介紹及咖啡、果汁、輕食及甜點的販售
四號辦公室作為展示自然生態的生態館
三號辦公室現在則為複刻品展覽館
蔣公相關複刻品
蔣宋美齡相關複刻品
二號辦公室為蔣宋美齡特展及販售相關伴手禮
一號辦公室則為蔣中正文史資料及黑貓中隊等特展
並販售兩蔣紀念商品
據說後方有階梯可以直通山下的慈湖陵寢
最後整點的衛兵交接
果然跟泰國差很大啊(去泰國夏宮還有士兵在聊天)
台灣還是很讚的
最後再跟慈湖拍一張相
整體而言
後慈湖算是值得一訪的地方
不過沒有足夠的體力或者行動不方便的人可能不太適合
因為走不完
整梯的人是無法等你
或者有車送你回去的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097號